鄉巴佬從自傳到改編成電影的《絕望者之歌 Hillbilly Elegy》J.D. Vance

by An Rui Huang

構成你的童年是什麼模樣?而成就現在你的好或壞,與家庭背景有什麼樣的關聯呢?

不是因什麼偉大成就寫下這本書,只是因為完成一件非常平凡的事

但跟我在同樣環境生長的孩子,往往沒有跟我一樣的好運。- J.D. Vance

飾演J.D.母親的Amy Adams艾美亞當斯,在將近兩小時電影中演出的劇情人物 Beverly (貝芙),只有不斷的在她人生中墜落,如果在現實生活你沒有讀過J.D. Vance大衛凡斯的自傳,了解他縮短成三百多頁的人生片段,那麼J.D.母親所呈現出的絕境茫然。戒不掉的毒癮,換不到更好的男人,會讓你無法理解這樣的人生,怎麼還能在結尾展示出的真實人生現況,露出微光與那持續「向上流動」的力量。

姥姥 Glenn Close,媽媽 Amy Adams 與少年J.D.由 Owen Asztalos飾演

姥姥 Glenn Close,媽媽 Amy Adams 與少年J.D.由 Owen Asztalos飾演

在2016年出版的《絕望者之歌》自傳一書,作者J.D.有著極好的敘事文筆,原著書籍暢銷而由朗霍華Ron Howard執導改編電影。書中促成他積極向上的姥姥,不時像是旁白般吐出來絕妙字句,髒字中帶著強烈的督促訓誡,或是對生活詼諧的咒罵,比如:「該死的食物」「那些天殺的…」「你是我的甜心」等等,成為良好的閱讀助力。對比那些不可以講髒話的童年,這些交談是鄉巴佬的象徵,強悍的老粗性格藏著言語支持。如果你對美國城鄉文化感到好奇,尤其是這群被人們所說,對美國政治具有影響力的美國鄉下人,推薦你閱讀這本不該錯過的《絕望者之歌》。

圖左:絕望者之歌中文譯本    圖右:原著 Hillbilly Elegy

圖左:絕望者之歌中文譯本 圖右:原著 Hillbilly Elegy

(A在這對中文的封面實在是很問號?封面的男孩女孩,並不是作者童年的照片,看過電影或其他資料照片,你就會發現他本人跟台灣書本封面照,完全是兩回事啊。)

那麼我們再回到電影!某天,躺在病床上的姥姥,眼神散發著飽滿精力的目光,左思右想,胡亂的拔掉了身上的醫療管線,就逕自去向貝芙(Amy Adams) 要求將J.D.帶來身邊照顧,已經開始叛逆的J.D.雖然對能與姥姥同住感到自在,卻也正值叛逆反抗的青少年時期。

這天,來按門鈴的,是送餐給獨居老人的社工,年輕的社工男子拿了一盒午餐給姥姥便要離去,姥姥止住社工說著:「我現在不只是一個人,還有我的孫子…,有些費用繳不出來,你那裡還有些什麼其他的東西,可以都給我嗎?」本來還懶散消極地在沙發上的J.D.,這一切看在眼底,那總是強悍的姥姥,為了照顧他,為了生存,低聲的求於社工。社工給了姥姥一些水果,和一包零食,姥姥將大部分的食物分給了J.D.,這樣貧困的環境下,盡其所能的照顧孫子J.D.。

《絕望者之歌 Hillbilly Elegy》J.D. Vance

 人生中面臨多少的困境,每每都像是為命運作抉擇,姥姥在這段時期,在J.D.的基因成分,注入了不只是鄉巴佬該有的強悍精神,也不是就漠然的接受被社會慣性淘汰,消極的隨波逐流;而是為自己創造可以成好的機會,並不能因成功一回就懶散,要「 Keep that up!」繼續保持。就像J.D.的姊姊也總是保護他,再把他往前推。

Keep that up!繼續保持

Hillbilly 把字拆開來像是在說山丘上的比利,實際上是有貶義的一個代名詞,指在美國中部鐵鏽地帶(Rust Belt),從阿帕拉契到洛磯山脈周圍的居民,形容這些在鄉下工業區的人民,生活落後且具有大老粗般的性格,「Hillbilly」這個詞在1900年因紐約時報的文章起筆而開始傳開,人們逐漸以此形容相同成長背景的性格為鄉巴佬。在絕望者之歌一書中,被指著需要關注的,是這個族群們,所產生的悲觀與困境,難以掙脫環境包袱,又該如何抓住「向上流動」的機會。

 

《絕望者之歌 Hillbilly Elegy》

《絕望者之歌 Hillbilly Elegy》

看完絕望者之歌的你,是否也疑惑為啥大家都胖胖、肉肉的呀!雖然J.D.本來就有別於他姊姊,外型有著圓圓的大頭,實際上在貧困的美國鄉下,多數人吃的是會上癮的便宜速食,沒有太多營養,高糖高熱量,也沒有多餘的能力買新鮮食物。如果你是會控制自己一個月只能吃幾次速食,只有在喝醉的夜晚會控制不了大嗑泡麵,再來顆蛋~!那麼你應該知道天天這樣吃,就是會肉肉圓圓的,而且,不健康。

現在,艾美亞當斯美回來了,Beverly 貝芙不在碰毒品,清醒了六年,而鄉巴佬們絕望還是振作?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